(原題為:媒體改革的立法盲點)
俗稱《反媒體壟斷法》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自從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出以來,引起的爭議不斷推陳出新,令人嘆為觀止。
草案一出爐,媒體產業就抗議規管過嚴,反對團體則批判標準太鬆。民進黨最早提出修法對案,接著國民黨楊麗環等立委也與廿一世紀基金會合作提出一個修法版本,然後「901聯盟」又提出了一個修法版本。如此眾家爭鳴,讓人期待必有佳作,偏偏親民黨立院總召李桐豪站出來痛批各版本只滿足特定需求、保障對己有利的言論,而且扼殺媒體發展!
一場高舉媒體改革大旗的修法運動走到此一局面,到底是各陣營果然因黨同伐異而立場偏頗?還是這是民主社會良性的眾聲喧譁?想回答前,不妨先回想掀起這一波立法運動的源頭。
導火線當然是旺中。近因是旺中申請併購中嘉的有線電視系統,有人擔心旺中會藉此排擠其他媒體,因而引發以「反壟斷」為名的「反旺中」運動。
「反旺中」自有因果,這是一種價值選擇,難謂對錯,本文暫不置評。至於「反壟斷」,筆者忝為傳播學者,如果看到研究生提出這個研究題目,必然問:什麼是壟斷?如何反壟斷?接著再問:為什麼要推動反壟斷運動?台灣媒體產業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是壟斷嗎?
從社會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應該先認真探討媒體壟斷的意義與影響,甚至進行實證研究,然後才能討論是否有症,以及如何對症。台灣已經累積了足夠佐證的嚴謹研究嗎?恐怕沒有。更何況,所謂可藉由有線電視系統排擠其他媒體,核心問題其實是不公平競爭,不是壟斷。
至於台灣媒體亂象,主要問題也不是壟斷。多年前《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台灣品格教育最壞示範的前三名,依次是政治人物、新聞媒體與電視節目。三害之中,傳播媒體占了兩名,身為傳播學者當然「與有恥焉」。日前台灣之光李安感嘆台灣電視新聞盡播一些雞毛蒜皮小事,道出許多公民的心聲。何以如此?原因跟現在電視談話節目當道的癥結一樣─小本經營,薄利亂銷!這些媒體亂象由來已久,早該大力改革,但是歷經藍、綠接連執政,結果變本加厲。跟前述的媒體亂象相比,各方磨刀霍霍的壟斷問題,何嘗急迫?
更何況,《反壟斷法》草案不只反壟斷,還可能讓台灣媒體變成中小企業甚至是地攤小販。如此一來,想省錢的電視新聞與談話節目必然更加因陋就簡!
中嘉一案早已打消,媒體亂象依然安在。媒體改革的立法工作必須先有策略與重點,否則只好繼續陷入纏鬥與盲點。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草案一出爐,媒體產業就抗議規管過嚴,反對團體則批判標準太鬆。民進黨最早提出修法對案,接著國民黨楊麗環等立委也與廿一世紀基金會合作提出一個修法版本,然後「901聯盟」又提出了一個修法版本。如此眾家爭鳴,讓人期待必有佳作,偏偏親民黨立院總召李桐豪站出來痛批各版本只滿足特定需求、保障對己有利的言論,而且扼殺媒體發展!
一場高舉媒體改革大旗的修法運動走到此一局面,到底是各陣營果然因黨同伐異而立場偏頗?還是這是民主社會良性的眾聲喧譁?想回答前,不妨先回想掀起這一波立法運動的源頭。
導火線當然是旺中。近因是旺中申請併購中嘉的有線電視系統,有人擔心旺中會藉此排擠其他媒體,因而引發以「反壟斷」為名的「反旺中」運動。
「反旺中」自有因果,這是一種價值選擇,難謂對錯,本文暫不置評。至於「反壟斷」,筆者忝為傳播學者,如果看到研究生提出這個研究題目,必然問:什麼是壟斷?如何反壟斷?接著再問:為什麼要推動反壟斷運動?台灣媒體產業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是壟斷嗎?
從社會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應該先認真探討媒體壟斷的意義與影響,甚至進行實證研究,然後才能討論是否有症,以及如何對症。台灣已經累積了足夠佐證的嚴謹研究嗎?恐怕沒有。更何況,所謂可藉由有線電視系統排擠其他媒體,核心問題其實是不公平競爭,不是壟斷。
至於台灣媒體亂象,主要問題也不是壟斷。多年前《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台灣品格教育最壞示範的前三名,依次是政治人物、新聞媒體與電視節目。三害之中,傳播媒體占了兩名,身為傳播學者當然「與有恥焉」。日前台灣之光李安感嘆台灣電視新聞盡播一些雞毛蒜皮小事,道出許多公民的心聲。何以如此?原因跟現在電視談話節目當道的癥結一樣─小本經營,薄利亂銷!這些媒體亂象由來已久,早該大力改革,但是歷經藍、綠接連執政,結果變本加厲。跟前述的媒體亂象相比,各方磨刀霍霍的壟斷問題,何嘗急迫?
更何況,《反壟斷法》草案不只反壟斷,還可能讓台灣媒體變成中小企業甚至是地攤小販。如此一來,想省錢的電視新聞與談話節目必然更加因陋就簡!
中嘉一案早已打消,媒體亂象依然安在。媒體改革的立法工作必須先有策略與重點,否則只好繼續陷入纏鬥與盲點。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