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國時報:2013年10大數位匯流新聞 4G釋照天價 最火紅

2013年10大數位匯流新聞 4G釋照天價 最火紅

中國時報 李盛雯 2013年12月20日 12:34

2013年10大數位匯流新聞出爐,4G釋照標金飆是今年最火紅的數位匯流新聞,6家業者競逐4G市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發下豪語,再加上電信龍頭中華電信標得帝王頻道,2014年第1季可望推出4G服務,都加速台灣擁抱4G世界。

2013年的10大數位匯流新聞分別是:4G釋照創天價,6家業者競逐。郭台銘跨足電信業,中華電信標得帝王頻道,明年首推4G服務。服貿開放第2類電信引發國安疑慮。電信法兩度遭退,NCC擬推數位匯流大法。NCC通過壹傳媒交易案,練台生入主,黎智英退場。有線電視跨區經營明年初開跑。NCC力推分組付費,草案引發各界質疑聲浪。NCC宣示有線電視3年後全面數位化。中嘉案引發媒金分離討論,反壟斷立法。TBC海外上市引發爭議,個案具有指標意義。

今年的10大數位匯流新聞是由中華傳播管理學會、21世紀基金會、消基會、台灣數位匯流發展協會、中國時報數位匯流版共同選出,在2013年最重要的10則數位匯流相關新聞,其中4G釋照、電信法修法、壹電視經營權都是橫跨兩年的議題。

這是本報連續第3年選出10大數位匯流新聞,2012年的10大新聞總結為4大關鍵字:人事、法令、併購、消費,去年的10大焦點是張善政接行政院政務委員、石世豪回鍋掌NCC主委、NCC委員陳元玲爭議中上台又閃電辭職、黎智英退出台灣市場並引爆交易大戰、電信修法被行政院退回NCC、廣電修法緩慢中仍有進度、4G釋照規則確認、上網慢及吃到飽風波、有線電視分區經營打破與新業者進入、跨媒體購併案成社會焦點。

回到2011年,4G議題尚未延燒,當年的10大數位匯流新聞是MOD破百萬、寬頻大降價、無線數位轉換宣告、高畫質電視元年宣示、有廣法及衛廣法送立院、通傳會組織法修正、數位匯流辦公室成立、雲端暨聯網電視論壇成立、壹電視取得執照、光纖上網帳號超越ADSL。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0003168-260110

中國時報:數位匯流 需要疏洪

數位匯流 需要疏洪

中國時報 賴祥蔚 2013年12月20日 12:36

回首2013年,這無疑是數位匯流開始發威的一年。

一方面,在新媒體科技的衝擊下,許多新媒體服務陸續登場,已經改變了傳統媒體的樣貌,反映在4G釋照、有線電視數位化的比例創下歷史新高、有線電視開放跨區經營以及即將分組付費、主管機關投入匯流大法修法等,都被選入了今年的10大數位匯流新聞。

另一方面,前述新聞的背後,其實都還有不少值得思考的課題。如果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數位匯流」這幾個字,那麼可以說,數位化使得百川匯流,其所帶來的「洪水」,即將遭遇許多原已存在的「險阻」,這些險阻有的成為「明礁」,有的在高水位之下成為「暗礁」,還有的甚至是以後才會冒出來的「潛礁」,如果不及早進行「疏洪」,則洪峰一來,這樣的匯流發展必將難以載舟,結果恐將造成可觀的災情。

以2013年的10大匯流新聞來看,其中有不少重要新聞,固然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令人充滿期待,但是也有若干隱憂,例如前述的4G釋照,舉凡市場胃納量能否支撐這麼多家業者?普及化服務能否滿足所有的偏鄉角落?乃至於天價的競標金應該如何用在相關產業的優化上,似乎都還有討論的空間;再如有線電視的分組付費,目前主管機關所提出的方案,誠然企圖心十足,但是方案內容是否已經與所有相關利害關係人都充分溝通並且釋疑,似乎也有未盡之處,比方說,現行的「吃到飽費率」必然不能繼續留下來當消費者的選項之一嗎?

前述匯流新聞,呈現的其實是顯而易見的明礁,除此之外,反媒體壟斷、媒金分離與TBC海外上市的新聞,相對來看則是暗礁。媒體壟斷人人反,這一點無庸置疑,但甚麼是媒體壟斷?誰能壟斷媒體?所謂媒體又是甚麼?單指新聞,或是包括戲劇與綜藝節目?進一步來看,有線電視系統即便不談跨區經營,在數位匯流之下,還能算是壟斷嗎?

台灣到底該如何建立競爭進步的媒體市場秩序?同樣的,當我們討論媒金分離,其中的媒又是甚麼?是新聞,或是也包括戲劇與綜藝節目?新聞職司社會監督,自然不宜與金控事業聯合在一起,但是如果是戲劇與綜藝節目,何以也要跟金控分離?如果只有新聞必須與金控分離,則媒金分離的名稱便是誤導,應該正名為「新金分離」。至於TBC海外上市的新聞,更彰顯了一大問題,這個問題不是TBC個案本身,而是在國際化的趨勢之下,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媒體的走向國際?以及更重要的,相關法律為什麼對於此一發展欠缺必要的前瞻性思考與規範?

2013年選出的10大匯流新聞,反映的只是大家已經看到、並且展現充足關心的新聞,但是其實還有一些正在發展中,尚未引起注意的潛礁,也可能造成未來的衝擊,例如網路電視在現行架構下,幾乎無法可管,但是這一代的年輕人早已高度沉溺其中。當現行法規與主管機關還透過執照審議等手段,對於現有媒體綁手綁腳,新科技的發展早就公然打開了另一扇門,迎進了更多的市場玩家,影響所及,不只媒體的界線已經日益模糊,連地理與主權的範圍也悄悄消失。對於此一情勢,也該預先因應。

匯流已至,洪峰將臨,主政者必須展現修法決心,才能積極完成疏洪工作,讓匯流之水幫助載舟而不是覆舟!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0003172-260110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中國時報:《觀念平台》災禍中的人性考驗

《觀念平台》災禍中的人性考驗

中國時報 A13/時論廣場 2013/10/30

報載電影明星成龍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脫口說出希望看到有些國 家發生大海嘯、大地震等大災難,這樣才會見到每個人都去那個國家 幫忙,讓全地球的人團結在一起。

  訪問傳出後,各界批判連連。成龍原意不難想像,應是希望看到人 性的光輝面。不過舉例顯然欠考慮。在遭遇災禍時,人們會更有善心 嗎?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說穿了,這就是中西思想家過去幾千年來一直思辯的人性本善或本 惡的問題。從現代社會科學的觀點看,古代哲學家的討論,許多往往 不夠精確,如自稱非好辯而是不得已的孟子,常常在討論性善性惡時 ,也被認為不小心偷渡了性欲(人性有欲求)的概念。

  我們期望看到人性的光輝面,但大難臨頭時會不會看到人性的醜陋 面?颱風時,有人哄抬菜價;921震災,有人竊占愛心物資;近日油 禍,有沒有店家一邊出清買入的標示不符油,一邊又拿空油瓶去退錢 ,「趁火打劫」?

  西方的《悲慘世界》也好,中國的《三國演義》也罷,都顯示亂世 到來、災難當頭,更激發出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文學如此,電影也是。災難片一向以來都是熱門類型,好的災難片 必然要能探觸人性這個議題,否則即流於膚淺。《鐵達尼號》在這方 面算是成績不俗。遠者不論,最近上映的電影《逃出生天》,對人性 主題就有相當深刻的詮釋。

  《逃出生天》是一部災難片,其中最精彩的不在摩天大樓中的驚恐 火災,而在人性的衝突。劉青雲與古天樂飾演兄弟,兩人因為價值觀 不同而深有心結,陷身火場時怎麼同心逃生?消防隊現場指揮官,在 火場該不該先救自己的太太?醫生在火場自身難保時,看到小女孩命 危待援,該不該冒死去救?災禍混亂中,可不可以對無良老闆趁火打 劫,甚至痛下殺手?當兄弟與一袋鑽石同時遇劫時,該先救鑽石還是 兄弟?一連串考驗接連出現,加上實力派演員的用心詮釋,串成這部 災禍片中扣人心弦的精彩主軸。

  電影中的人性光輝面令人動容,當然也揭露了不少的人性黑暗面。 不過電影終究不是真實,因此在商業取向與快樂結局的考量下,結局 還是以正向為主。
  人性善惡難論,但是中西思想家都認為,人性可以仰賴後天培養向 善,也會受到外在誘惑而墮惡,所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 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也會有培養向善效果。

  要向善,也要避惡。西方主流思想一貫不信任人性,所以在制度設 計上避免權力集中造成的腐化,更認定政府集大權乃是「必要之惡」 ,所以要分權制衡。

  人性是先天的,善惡是後天的。有標準才會有善惡,俗諺有云:患 難見真情,意味共患難就有真情,就是善,否則就是惡。人性趨吉避 凶,魯賓遜一個人在孤島上時無所謂善惡,只有在與他人發生社會關 係而受到規範時才會有善與惡的命題。《逃出生天》是一部鼓勵人向 善的災難片。(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 理學會理事長)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
nsrc=B&ndate=20131030&nfno=N0130.001&nsno=2&nkeyword=%bf%e0%b2%bb%bd%ab&SearchArgs=Keyword%3d%bf%e0%b2%bb%bd%ab%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131015%26DateTo%3d20131113%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平議二類電信開放爭議

平議二類電信開放爭議

中國時報 賴祥蔚 2013年10月25日 06:48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草案中的2類電信項目,近來引起頗多討論,甚至被認為將危及國家安全。儘管主管機構一再重申不會有問題,但產學界仍然疑惑未平。何以如此,其來有自。

首先,主管機構強調2類電信主要是利用1類電信的上網等服務,因為不是電話,所以影響較小。其次,主管機構指出,已多重設限,包括限制陸資上限不過半等等,以避免陸方擁有實質影響力或直接接觸機房重地。

然而,產學界仍擔心:一來上網比電話更易接觸政府及商界重要機密;二來陸資近半,影響力仍非常可觀,畢竟相較於台灣媒體要開放5至10%的股份,都有人憂心有實質影響力,何況近半股份?三來一旦陸資企業低價競標,則在當前政府採購法往往由價低者得的狀況下,恐怕許多政府資訊外包維護工作都將由陸資企業標得,因而可接觸政府資訊,後果可慮。

就此而論,產學界擔心並非多慮,而主管機構的說明,似乎未能完全針對這些疑慮一一加以解惑,也難怪爭議始終存在。

行銷學一貫主張要從認識消費者開始,才能形成好的行銷策略。政策行銷亦復如此。針對本來就具有高度爭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草案,乃至於被點名潛藏國家安全危害的開放2類電信項目,主管機構更必須仔細聆聽不同意見者的想法,並對於其質疑內容,細細思考後提出說明及回覆,或因這些意見所賜,主管機構從而可提出更完整的配套方案及執行辦法,這才是民主社會中,政策行銷應有的良性互動。反之,若一再說明仍無法平息理性質疑,就可能反映了主管機構在傾聽民意上,仍大有改進空間。

從大方向來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草案的許多項目,乃至本文關心的2類電信項目,或許可帶來市場經濟學所強調分工合作的好處,但一味開放而欠缺良好配套及妥善溝通,絕對會使原本的美意大打折扣。在推動這類重大政策前,若能透過更充分的產官學對話溝通,儘量化解各界疑惑、同時加強防弊配套措施,必然更能優化這項令人熱烈討論的兩岸協議,從而真正造福台灣。(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025001295-260110

中國時報:對石世豪的肯定與期許

對石世豪的肯定與期許

中國時報 A14/時論廣場 2013/10/23

喧騰一時的媒金分離議題,最近再度受到各界關注,真是令人既欣 慰又遺憾。

  欣慰的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石世豪再度展現勇於任事的決 心,不但在立法院明確表達支持的態度,而且還主張要溯及既往並且 限時處理。遺憾的是,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清楚的原則,但是各界卻 為此紛嚷多日,即使主管機關首長已經表態支持,未來的修法進度卻 仍難以樂觀。

  什麼是媒金分離?為什麼要媒金分離?有一種意見認為,這是因為 媒體與金控都是必須政府特許才能經營的事業,享有比較獨特的市場 權力,因此不應該走到一起。其實就算不是特許事業,在民主社會之 中,各種權力都應該避免集中、力求分散,在此一大原則之下,金融 控股公司與肩擔輿論監督責任的媒體也確實不適合成為一體。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特別針對金控而不是其他事業?例如,台灣 近年來房價問題頻頻受到矚目,政府努力平抑未果,既然如此,為什 麼不要求媒體與土地開發事業必須分離?這是因為即便單一事業再怎 麼強大,也很難插手所有媒體,而金控公司乃是為了發揮金融機構綜 合效益而成立,加上金融機構原本就廣泛涉足各種產業,一旦金控可 以控制媒體,則每一媒體對於金控與其相關之各種產業的監督都將會 動輒得咎,使媒體監督淪為空話。最近爆紅的日劇「半澤直樹」中, 半澤也曾靠著媒體爆料的力量來扭轉乾坤,一旦其所屬金融機構也控 制了媒體,半澤豈不完矣?

  至於媒金分離在討論要不要溯及既往,更是有趣。溯及既往的概念 ,指的是新的法律對於已經發生過的行為不去追究,其重點在於已經 發生過,既然是過去式當然不再受追究。如果所規範的行為仍然持續 中,豈能不追究?以前曾經媒金一體,但是現在分離了,當然不追究 ,反之,如果過去媒金一體而且在修法後仍然一體,又怎能不規範? 如不規範,媒金分離為了要追求權力避免集中、力求分散的原則豈不 是遭到破壞?而且更是變相保護了原來既得利益者,這當然不可以!

  坦白說,前述議題為什麼得以紛擾多時,筆者至今不解。不過媒金 分離倒是帶出了一個更應該受到全民關切的課題,那就是我們的媒體 到底應該發展成什麼樣貌?這裡問的其實正是國家的傳播政策在哪裡 ?特別是當前環境內外交迫,一方面大家呼籲媒體必須更加民主,因 此應該避免所謂的媒體巨獸;但是一方面美、日、韓與中國大陸的影 視節目又倚仗其龐大勢力,一再打擊本土業者的生存空間。表面上看 ,這兩者似乎是矛盾的要求,其實未必。在石主委的勇於表態之後, 媒金分離先前的諸多無謂爭議可以休矣,但是國家傳播政策的盡早催 生,則需要文化部與通傳會加緊腳步,認真攜手一起努力!(作者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131023&nfno=N0144.001&nsno=4&nkeyword=%bf%e0%b2%bb%bd%ab&SearchArgs=Keyword%3d%bf%e0%b2%bb%bd%ab%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131015%26DateTo%3d20131113%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觀念平台-驚天凍地看台灣

觀念平台-驚天凍地看台灣

2013-09-27 01:28 中國時報 【賴祥蔚】

由美國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電影《驚天凍地》(The Frozen Ground)正在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看似與台灣無關,但是主角的堅持與選擇,恰恰值得當下的許多台灣民眾參考。

 電影的片名很有意思,乍看之下,似乎暗示這是一部災難大片,於是連天地也為之變色凍結。其實這部電影取材自美國阿拉斯加的真實社會事件,講的是在阿拉斯加的荒野凍地之中,幾十年間,默默埋藏了幾十位遭到強暴與殺害的可憐罹難者,但是多數案件一直被當成普通的女性失聯案結案,即使偶爾發現一、兩具屍體,也沒有人看出其中具有關連性,因此沒有引起注意,更沒人想到這其實是一宗連續殺人案,也難怪一旦破案就震驚天下。

 故事從逃過一劫的女性開始,由於她的妓女身分,加上證據薄弱,使得她陳述被囚禁與虐待的事情不被警方相信,只有男主角(由實力派影帝尼可拉斯凱吉主演)一直不肯放棄偵辦。

 擔任州警的男主角原本已經對當地執法機構的冷漠與官僚感到失望,正準備遠走他方,但是在接辦這個案件時仍然認真查辦,甚至認為這個案件與過去許多舊案高度雷同,而那些案件早已被檢警們草率結案。他的試圖翻案,立刻引來許多同事的嘲諷、長官的反對、以及檢察系統的敵意。但是男主角始終憑著自己的良心做事,終於破案。

 這部電影最容易被忽視偏偏又是最精采的地方,不在於劇情起伏,而在於尼可拉斯凱吉的內心戲,因為在他對抗冷漠與官僚與敵意的辦案過程中,原本因為不滿意當地檢警系統而選擇離開的想法漸漸改變,最後更決定要繼續留在阿拉斯加繼續奮鬥。電影刻意含蓄的劇情安排與內斂表現,剛好彰顯出了尼可拉斯凱吉演技的爐火純青,更烘襯出這種即使在苦悶之中也不能妥協、不能逃避的積極面對人生觀。

 台灣在過去一、二十年,彷彿陷入了一種停滯的苦悶,這幾天尤然。整個社會似乎看不到光明前途,而真正可行的改革又遲遲未能落實,因此不少人紛紛興起放棄與離去的念頭,甚至已陸續出走。這種人才外流的趨勢,長久下來對台灣將會造成「驚天凍地」的結果。電影「驚天凍地」恰恰提醒了我們,當大環境令人失望,除了消極離去,還不如勇於面對、繼續堅持,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92700004.html

幫狗狗貓貓找個家二手義賣

2013.11/4~11/6三天,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舉辦關懷流浪動物-愛心二手義賣, 所募的錢已全部捐給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FB: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hangmama?fref=ts),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贊助了此項活動,以後也將持續舉辦、贊助類似活動。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徵求員工三名

工作地點:板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一、專職研究助理,月薪兩萬八千至三萬兩千元,工作內容,研究資料之整理與撰寫。條件:傳播相關系所研究生或碩士。 二、半職研究助理,月薪一萬二至一萬五千元,工作內容,研究資料之蒐集與整理。條件:傳播系所學生優先,研究生或是對於研究有潛力之大學生較適合。工作時間可自行安排。 三、兼職行政助理:月薪八千至一萬元,工作內容,行政庶務。條件:細心。不限學經歷。工作時間可自行安排。 上述職缺各一名,聘到人員即止。 意者請於九月十三日前,將履歷(附照片)寄至2010ccms@gmail.com。 適合者將於九月十四日前通知面試,先寄先面試,合即錄用。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中國時報:NCC委員劉孔中:媒體壟斷是偽議題(20130608)

NCC委員劉孔中:媒體壟斷是偽議題

  • 2013-06-08 01:47
  • 中國時報
  • 【鐘惠玲/台北報導】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與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7日共同舉辦「檢驗數位匯流法規與媒體發展」論壇,中視董事長、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林聖芬(右)對我國數位匯流法提出修法建議。(劉宗龍攝)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與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7日共同舉辦「檢驗數位匯流法規與媒體發展」論壇,中視董事長、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林聖芬(右)對我國數位匯流法提出修法建議。(劉宗龍攝)
     針對反媒體壟斷議題,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劉孔中昨日表示,台灣應推動匯流法,讓垂直管制方式轉變為層級式的管制,使產業更容易競爭,管制差異性降低,但反媒體壟斷使得匯流立法被打亂,反而是在忙「虛的題目」。
     「檢驗數位匯流法規與媒體發展」座談會上,劉孔中懷疑有無為媒體壟斷立法的必要,即使以最極端的情況來說,市場全被一家壟斷,可將其當公 用事業來管制。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情形,因為隨著數位技術進步,有太多平台載具可傳播內容,因此談媒體壟斷,從一開始就是個偽議題。
     元智資訊社會所副教授周韻采則認為,台灣的媒體言論並沒有一家獨大情況,事實上媒體家數相較於國外並沒有較少,不需要過度規範,除非有大型的媒體,壟斷所有媒體發聲管道時,才需要去禁止。
     周韻采也指出,相關管制執法應有適切的實際可行性,不要有繁複的計算公式,讓業者不知道是否會觸及地雷,因此產生投資疑慮。同時,也應允許媒體經營者擁有更多自主空間,去推動數位匯流發展,讓業者可競爭或結合,碰到紅線才去管制。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說,時代潮流與科技進步,必然會讓傳統傳播行為走向匯流;如果要談匯流,就是要談效益與效率,不要防弊重於興利。雖然要注意言論別過度集中、公平競爭,但別因此讓數位匯流受到影響。
     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林聖芬認為,在反媒體壟斷立法過程中,並沒有被徵詢意見,現在是希望救亡圖存。即使不得不立法,也一定要依法行政,並要考慮兼顧媒體發展與國家競爭力。
     至於媒金分離議題,周韻采表示,現行金融相關法令,已對金融業跨界投資有所限制,所以對於相關管制應予以尊重。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3060800135.html

自由時報:避免立法瑕疵再現 傳管學會籲先定義壟斷(20130607)

避免立法瑕疵再現 傳管學會籲先定義壟斷 【2013/6/7 09:57】

新聞圖片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表示,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是要規範媒體壟斷,但整個法案條文完全沒有對壟斷加以定義,更沒有針對壟斷提出任何科學研究基礎。圖為日前 關心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成員在立法院區,手勾手躺在地上高喊「反壟斷、要立法」,遭到警方一一抬離現場畫面。(資料照)
〔本報訊〕立法院立法品質不佳再添一樁,繼日前會計法修正案擺烏龍後,爭論多時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反壟斷法),也被學界指出有瑕疵,中 華傳播管理學會表示,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是要規範媒體壟斷,但整個法案條文完全沒有對壟斷加以定義,更沒有針對壟斷提出任何科學研究基礎。

 中華傳管學會指出,經濟學對「壟斷」有嚴謹定義,但在媒體壟斷上卻缺乏此概念和論述,且無足夠的實證研究佐證如何測量「壟斷」。中華傳管學會結合傳播與 經濟學者,嚐試提出理論依據與實證研究。檢驗壟斷的方式包括經濟學的「價格彈性」和公平交易法規常用的「假設性獨占者檢測」(hypothetical monopolist test)兩種方式。「假設性獨占者檢測」會先假設市場上僅有一個獨占業者,檢驗該假設性獨占者是否有能力在不減損利潤下,進行「微幅但顯著的非暫時性價 格調漲」(Small but Significant Non-transitory Increase in Price, SSNIP)。

 根據中華傳管學會最新實證研究,數位匯流後,有線電視不再如過去具有壟斷性地位,最具競爭性的對手則為中華電信MOD與網路平台。調查發現,受訪者在近 幾年有更換收視平台,如從有線電視換到中華電信MOD或從MOD換到有線電視的行為,且多為1年以上未滿2年的受訪者居多,約占29.3%;在選擇新的收 看方式後,有超過半數受訪者已不再使用原本的收看方式,不過也有約45%的受訪者仍舊同時兼用原本的收看方式。

 調查指出,若有線電視月租費不變動,MOD的月租費調降10%(約少20元),有25.3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更換收看MOD;若MOD的月租費調降20%(約少40元),有30.3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更換收看MOD,不願意更換的比例也降低近4%。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強調,目前討論的收視率或市占率上限,都還不能直接與壟斷畫上等號,希望此次實證研究報告 能引起更多關注,近而促使立法委員重新思考如何衡量媒體「壟斷」定義,盼望產、官、學界有更多的對話及討論,以避免再次出現立法粗糙的情況,更呼籲立法院 與NCC要嚴肅思考壟斷的定義和實證研究。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819304&type=%E7%94%9F%E6%B4%BB

愛新聞:賴士葆:傳媒產業制度健全前不會出現第二個李安(20130307)

〔愛新聞記者吳岱穎/台北特稿〕
賴士葆認為,台灣現在的媒體環境和政策都處於支離破碎、沒有整合的狀態。(歸鴻亭攝影)
賴士葆認為,台灣現在的媒體環境和政策都處於支離破碎、沒有整合的狀態。(歸鴻亭攝影)
中華傳播管理協會今日舉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國家通訊委員會(NCC)代表與學界、產業界進行對話,呼籲行政院和文化部應重視傳媒產業發展政策,在保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前提下,制定具整體性、整合性的傳媒產業政策。
擔任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的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主持這場論壇,論壇中政大廣告系教授鄭自隆、賴士葆、NCC專委紀效正、有線寬頻傳播協會、衛 星廣播電視公會、台哥大業者皆出席參與;賴士葆認為,台灣現在的媒體環境和政策都處於支離破碎、沒有整合的狀態,以電影為例,許多人都希望台灣出現第二個 李安,但以目前台灣的電影環境和制度都不夠健全,要再出現下一個李安是不可能的。
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前廣電基金董事長鄭自隆則認為,現今媒體產業規模偏小且零碎,缺乏國際競爭力,台灣的傳媒政策要立足在「維繫民主體制,確保多元聲音」的前提下,保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並了解台灣在地價值,再談行銷國際,政策法規應該要具有文化性和本土性。
衛星電視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鍾瑞昌表示,目前相關的媒體匯流法律還沒完備,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的政策規劃不應只有約束,政策應該更加宏觀,不能要等到立法才來執行,只要不與立法違背又兼具民眾的利益,應當立即執行,為媒體產業發展引入「活水」。

 http://www.lovenews.com.tw/?p=3109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中國時報:賴祥蔚:反壟斷結果:台灣媒體擺地攤(20130522)

反壟斷結果:台灣媒體擺地攤
(原題為:媒體改革的立法盲點)
  • 2013-05-22 01:27
  • 中國時報
  • 【賴祥蔚】

     俗稱《反媒體壟斷法》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自從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出以來,引起的爭議不斷推陳出新,令人嘆為觀止。
     草案一出爐,媒體產業就抗議規管過嚴,反對團體則批判標準太鬆。民進黨最早提出修法對案,接著國民黨楊麗環等立委也與廿一世紀基金會合作提出一個修法版本,然後「901聯盟」又提出了一個修法版本。如此眾家爭鳴,讓人期待必有佳作,偏偏親民黨立院總召李桐豪站出來痛批各版本只滿足特定需求、保障對己有利的言論,而且扼殺媒體發展!
     一場高舉媒體改革大旗的修法運動走到此一局面,到底是各陣營果然因黨同伐異而立場偏頗?還是這是民主社會良性的眾聲喧譁?想回答前,不妨先回想掀起這一波立法運動的源頭。
     導火線當然是旺中。近因是旺中申請併購中嘉的有線電視系統,有人擔心旺中會藉此排擠其他媒體,因而引發以「反壟斷」為名的「反旺中」運動。
     「反旺中」自有因果,這是一種價值選擇,難謂對錯,本文暫不置評。至於「反壟斷」,筆者忝為傳播學者,如果看到研究生提出這個研究題目,必然問:什麼是壟斷?如何反壟斷?接著再問:為什麼要推動反壟斷運動?台灣媒體產業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是壟斷嗎?
     從社會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應該先認真探討媒體壟斷的意義與影響,甚至進行實證研究,然後才能討論是否有症,以及如何對症。台灣已經累積了足夠佐證的嚴謹研究嗎?恐怕沒有。更何況,所謂可藉由有線電視系統排擠其他媒體,核心問題其實是不公平競爭,不是壟斷。
     至於台灣媒體亂象,主要問題也不是壟斷。多年前《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台灣品格教育最壞示範的前三名,依次是政治人物、新聞媒體與電視節目。三害之中,傳播媒體占了兩名,身為傳播學者當然「與有恥焉」。日前台灣之光李安感嘆台灣電視新聞盡播一些雞毛蒜皮小事,道出許多公民的心聲。何以如此?原因跟現在電視談話節目當道的癥結一樣─小本經營,薄利亂銷!這些媒體亂象由來已久,早該大力改革,但是歷經藍、綠接連執政,結果變本加厲。跟前述的媒體亂象相比,各方磨刀霍霍的壟斷問題,何嘗急迫?
     更何況,《反壟斷法》草案不只反壟斷,還可能讓台灣媒體變成中小企業甚至是地攤小販。如此一來,想省錢的電視新聞與談話節目必然更加因陋就簡!
     中嘉一案早已打消,媒體亂象依然安在。媒體改革的立法工作必須先有策略與重點,否則只好繼續陷入纏鬥與盲點。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中國時報:數位收視率調查 學者:應符合公正專業及倫理(20130308)

數位收視率調查 學者:應符合公正專業及倫理

  • 2013-03-08 01:31
  • 中國時報
  • 【李盛雯/台北報導】
     雲端暨聯網電視論壇與資策會發起「新媒體閱聽行為研究實驗室」,但擁有百萬收視戶的中華電信MOD及國際知名收視率調查公司尼爾森卻未加入。學者指出,如何建立實驗室的公正性、專業性並符合倫哩,需要一個超然公正的委員會,否則若淪為少數業者把持的機構,現在大力背書的官員恐難辭其咎。
     新媒體實驗室成立記者會上,政務委員張善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彭心儀、台灣有線寬頻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簡仁德、凱擘董事 長兼雲端暨聯網電視論壇執行長鄭俊卿等人均出席。現有163家業者加入收視率調查,包括凱擘、中嘉、台灣大、新永安、台灣數位光訊等有線電視平台,聯合 報、民視、壹傳媒等內容業者,與廣達、兆赫、智邦等終端及應用廠商,共66家廠商。
     實驗室表示有邀請中華電信,但實際上中華電信MOD和尼爾森都未加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表示,這個新的機制由政府單位主導,主要組成分子是產業中的大玩家,如何說服社會大眾,這個調查符合公平原則且不會侵犯收視戶隱私,將是重要關鍵。
     賴祥蔚建議成立獨立超然的委員會,納入專家學者,監督並確保實驗室的公正性、專業性與倫理性,在取得收視戶同意的前提下,釐清相關疑慮,相信會成為數位匯流時代的收視率調查主流,中華電信MOD等抱持觀望態度的競爭對手也才有機會加入。
 
 

聯合影音網:不見傳媒政策 學者憂失競爭力(20130306)

2013-03-06 李皇萱 陳君碩 / 報導

過去一年,反媒體壟斷的議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傳播學者呼籲政府在維護媒體公平性之餘,應該重視整體傳媒產業政策,讓台灣傳媒更具國際競爭力。 

http://e.udn.com/udn/3gp/nas16/3/2013/udneip20130306213651633-20130306-1362579302170.webm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4-233-2F333-2F3c4-23343-2F3-2B3c3c3d4-2334

立報:在地走向國際 傳媒界促政策支持(20130306)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中華傳播管理學會6日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產官學論壇」,邀集NCC代表、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衛星公會、有線寬頻協會與學界、業界代表,針對傳媒產業政策提出建議。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鄭自隆表示,台灣傳媒應找出利基 點,製播在地文化節目,將節目輸出至國際,像台灣的偶像劇和韓國宮廷劇都是極為成功的例子。鄭自隆建議,無線和有線電視應分流,未來若「第二單頻網」開放 後,台灣無線頻道將增至20多個,其他有線頻道例如三立、HBO可租用無線頻道,組成一個無線家族。鄭自隆指出,根據AC尼爾森調查,一個人常看的頻道只 有十幾個,若無線家族及可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便不需每月花費5百多元的有線電視費。▲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6日再度會商,政治大學教授鄭自隆表示,媒 體從業人員在學校學習公平、公正報導的媒體素養,進到業界似乎都被迫改變,這就是需要有傳播法規範的原因。(圖文/姜林佑)此外,他建議政府應保有頻道上 架的控制權。現行規定系統業者可以無限制談判上架費,才會發生壹電視即使獲得播放許可執照,仍到處碰壁無法在有線電視上架的情形。有線寬頻協會秘書長彭淑 芬則以日前李安導演榮獲奧斯卡獎為例,呼籲政府應提出前瞻性的政策與配套措施,扶植本土文化。她舉例,韓國和加拿大皆將電視的黃金時段保留給本土劇播放, 不會發生目前台灣頻道韓劇、大陸劇氾濫的情形。她說,端看政府將製播人才視為小李安或是酷斯拉,提供媒體環境足夠的養分,台灣才能擁有國際競爭力。國民黨 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則表示:「台灣找不到下一個李安了。」因為台灣媒體資源沒有整合,傳媒是內容產業、文化產業,應當講求效率並大量生產。不應如NCC 所規定不允許媒體跨界。他強調:「反媒體壟斷我們(國民黨)絕對支持,但不能掐死內容產業。」而如今科技發達加上紙媒數位化,「未來要如何界定媒體壟斷, 恐怕很難。」▲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表示,執政黨立場支持反壟斷,但是不應該因為法規條文扼殺傳媒產業,政策法規的規劃必須更具宏觀性。(圖文/姜 林佑)對此,鄭自隆回應,台灣新聞內容受媒體的意識形態與老闆意志所影響,這是他所擔心的。「傳播內容管的是我們的腦袋。」媒體言論壟斷會發揮政治影響, 言論集中與頻道整合則會影響到媒體的守門行為。

http://n.yam.com/lihpao/arts/20130306/20130306270394.html


中國網路電子報:賴士葆:反壟斷不能扼殺媒體 將研擬傳媒產業發展條例(20130307)



2013/3/7 下午 03:25:37

/記者/陶家駒
/編輯/李碧華
/攝影/邱水文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受到各界之關注,3/5中華傳播管理學會邀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NCC長官一同與學界、產業界進行對話,並呼籲行政院和 文化部應重視傳媒產業發展政策,不應漠視、冷處理此議題,文化部對於產業發展應有規劃,不應浪費人民納稅錢,讓一年三百多億之預算付之流水、胡亂花費。

國 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認為,「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為現今非常重要之議題,對於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提出的六大主張皆表示非常認同且支持,並表示未來也會 積極和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合作,一同研擬「傳媒產業發展條例」。賴士葆認為,對於媒體產業發展,不應該只有監理、一昧地只給予棍棒,也應該給予胡蘿蔔,並制 定媒體產業發展政策,讓媒體產業可以正常發展,面對國際才能具備競爭力。

此外,賴士葆亦指出,NCC所提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 護法」草案,贊成和反對的聲音皆有,有人覺得太嚴苛,也有人覺得太鬆,其中,在此規定下,所有平面媒體無法跨足電子媒體,這並非社會之福,科技已經進步到 現在,不同於過去,平面報紙也可以製作影音新聞了,因此建議NCC的草案修法應該符合現實條件,並鼓勵多加使用數位匯流帶來的優勢,而非去阻止數位匯流的 發展。

賴士葆也指出,現在大家都愛說尋找下一個李安,但現實面來說是不可能的,找不到的,現在的環境、政策都是支離破碎,是沒有整合 的,最後賴士葆也強調台灣媒體要具有競爭力,一定要有一定的規模才有可能,大方向基本認同,但小細節需再作討論,應該好好討論,不應該因為立法的錯誤而去 掐死媒體。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綜合企劃處專門委員紀效正則回應,因政府規定下,NCC只能拿棍棒去進規管之責任,而胡蘿蔔早已交 給文化部去執行,目前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只是一個草案,NCC在近期也陸續在收集各界對於草案的意見,並會針對各方收集之意見再做草案修 改,設法在反壟斷法和媒體產業發展上取得平衡,也非常肯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能夠在少數的團體中,注意到媒體產業發展這個大的政策格局。

 http://www.echinanews.com.tw/shownews.asp?news_id=177665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臺灣醒報:傳媒政策論壇 批政府限縮發展(20130306)


【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反媒體壟斷法如何制定?有線寬頻協會和衛星公會業者6日於「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論壇中表示,目前NCC提出的草案以收聽率、閱讀率作為壟斷標準,門檻過低,如此將會限縮傳媒產業的經營;不過政大廣告系教授鄭自隆認為,台灣傳媒政策應 在確保多元聲音下發展,所以設置反媒體壟斷法是必要的。

中華傳播管理協會6日召開「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邀集政大廣告系教授鄭自隆、有線寬頻傳播協會、衛星廣播電視公會、台哥大業者、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專委紀效正、國民黨黨團書記長賴士葆等產官學三方共同討論台灣的媒體政策。

雖然這次論壇是談台灣的傳媒政策,不過產官學三方卻將主題聚焦於NCC不久前提出的「反媒體壟斷」草案。衛星公會秘書長鍾瑞昌表示,近幾年台灣 電視廣告的收入不斷下降,而政府對於電視媒體的政策一直以來都只有監理,沒有競爭、輔導等機制,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上要宏觀些,導入匯流競爭,讓消費者充 分選擇,就不用特別管制了。

有線寬頻傳播協會秘書長彭淑芬與國民黨黨團書記長賴士葆也多對NCC現提出的「反媒體壟斷」草案內容有所批評。彭淑芬說,去年有線電視整體用戶數已跌破500萬,而NCC的草案中卻以收聽率、閱讀率作為壟斷標準,若現引入反跨媒體壟斷法規等於是在禁錮傳媒產業發展。

對此,鄭自隆批駁指出,台灣傳媒政策不應踏入國際化、資本化的泥淖中,因為傳播產業是會深入每個人的思維與腦袋,這和商業經營的思維是不一樣 的,他強調,台灣的傳媒政策要立足在「維繫民主體制,確保多元聲音」的前提下,先了解在地價值,再談行銷國際,中國宮廷劇、韓國《大長今》等成功例子都是 如此。
 
 

中央社:賴士葆:反壟斷應重視媒體發展(20130306)

(中央社記者徐卉台北6日電)立法委員賴士葆今天表示,「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修法應符合現實條件,不應該因為立法的錯誤而去掐死媒體,阻止數位匯流的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今天邀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官員與學界、產業界進行對話,並呼籲行政院和文化部應重視傳媒產業發展政策,不應漠視、冷處理此議題。

賴士葆表示,「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為現今非常重要之議題,對於媒體產業發展,不應該只有監理、一味只給予棍棒,也應該給予胡蘿蔔,並制定媒體產業發展政策,讓媒體產業可以正常發展,面對國際才能具備競爭力。

賴士葆也指出,NCC所提的「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贊成和反對的聲音皆有,有人覺得太嚴苛,也有人覺得太鬆,其中,在此規定下,所有平面媒體無法跨足電子媒體,這並非社會之福。

他認為,科技已經進步到現在,不同於過去,平面報紙也可以製作影音新聞了,因此建議NCC的草案修法應該符合現實條件,並鼓勵多加使用數位匯流帶來的優勢,而非去阻止數位匯流的發展。

賴士葆表示,台灣媒體要具有競爭力,一定要有一定的規模才有可能,大方向基本認同,但小細節需再做討論,應該好好討論,不應該因為立法的錯誤而去掐死媒體。

NCC 綜合企劃處專委紀效正則說,因政府規定,NCC只能拿棍棒去盡規管之責任,而胡蘿蔔早已交給文化部執行,目前「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只是一個草 案,NCC在近期也陸續在收集各界對於草案的意見,並會針對各方收集之意見再做草案修改,設法在反壟斷法和媒體產業發展上取得平衡。1020306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03060420-1.aspx

中央廣播電臺:賴士葆:支持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306)


  台灣重量級學者日前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今天(6日)獲得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公開支持。賴士葆強調,國民黨支持反媒體壟斷法的立場沒有改變,但也希望相關政策擬訂更周延,不要扼殺台灣傳播產業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6日召開「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呼籲行政院應儘速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台灣未來10年的傳媒發展。論壇邀請產官學界代表表達意見,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也到場表達支持。

   賴士葆指出,對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國民黨大方向絕對支持,立場沒有打折扣,不過他也特別提 到,未來的媒體將進入全面數位時代,當收視群都不看電視、報紙,只看網路新聞或youtube等影音頻道時,政府根本無從管起,屆時該法恐怕又得面臨修 正。賴士葆說:『(原音)當大家都進去看網路新聞的時候,當大家都去看youtube的時候,請問你怎麼去管它?政府要與時俱進去想這個東西,就是它現在 只能管到大概都是類比的、目前的電視台才能這樣管,我認為不出10年,政府就不怎麼管了,因為沒辦法管,而且這件事很快就會來了。』

   賴士葆強調,媒體言論集中的問題當然要管,但不能扼殺傳媒產業發展,兩者並不矛盾,他建議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提出民間版傳媒政策,趁社會熱烈討論反媒體壟斷專法的同時,提供另一種思考,讓政府政策制定更完善。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09820&id=5&id2=1

中央社: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20130306)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產官學論壇6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右)出席。 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02年3月6日

大紀元:民團盼NCC催生傳媒管理政策(20130301)

【大紀元記者耿豫仙/綜合報導】由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及學者共同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8日會見國家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虞孝成,表達對台灣當前傳媒產業規模零碎、數位化進度緩慢,政府並無有效的決策管理與主要執行窗口,對產業發展相當憂心。

虞孝成坦承,目前外界多關注媒體產業過於集中,避免影響言論自由,但反而忽略了這個行業發展的前景。他認同規劃「傳媒產業政策」有其必要,若行政院要求NCC負責,就是NCC的業務責任。

對於催生「政策」民間團體指正,產業管理機關分散,虞孝成認同「這是一個問題」,並表示有必要檢討通訊基本法中責任分工的劃分。◇

http://www.epochtw.com/13/3/1/212888.htm

中央社:NCC支持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7)

(中央社記者徐卉台北27日電)NCC副主委虞孝成今天會見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的傳播學者時表示,非常認同要有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共同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今天傳播學者將意見匯整後,前往拜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NCC副主委虞孝成表示,非常認同要有傳媒產業政策,只要行政院指示NCC負責,當然責無旁貸。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今天也向NCC轉達傳播學者們的共同關切,提到媒體產業規模零碎、數位化速度緩慢,以及政府單位多頭馬車,缺乏單一政策決策與執行機構,不利產業發展等事項。

虞孝成說,非常肯定「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因為目前外界有太多的聲音傾向為限制媒體產業,而忽略了這個產業發展問題;他也認同目前涉及傳媒產業管理的部會仍然太分散的說法,「有必要檢討通訊傳播基本法第三條的分工」。1020227

 http://www.cna.com.tw/News/aSaM/201302270394-1.aspx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稿:NCC支持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期望事權集中(20130227)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新聞稿20130227
 NCC支持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期望事權集中
  由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共同發起的「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受到各界之關注,今日(2/27將傳播學者之意見匯整後,前往拜會主管機關通傳會(NCC),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代理主委的虞孝成副主委表示,非常認同要有傳媒產業政策,只要行政院指示NCC負責,當然責無旁貸。NCC不僅由代理主委出面接見,陪同接見的還有委員江幽芬、營管處長黃金益、傳內副處長簡旭珍等。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在拜會NCC時轉達傳播學者們的共同關切,例如:「媒體產業規模零碎,缺乏國際競爭力,無法面對海外競爭」、「數位化速度緩慢,傳媒必須具有足夠規模,才能推動數位匯流」、「政府單位多頭馬車,缺乏單一政策決策與執行機構,不利產業發展」、「目前政策法規之規劃,大多處理細節問題,缺乏發展性與宏觀性」和「缺乏扶植傳媒產業經濟發展之策略與政策」等。
  對此,NCC代理主委虞孝成表示,非常肯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所發起的「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因為目前外界有太多的聲音傾向為限制媒體產業,而忽略了這個產業發展問題;他也認同目前涉及傳媒產業管理的部會仍然太分散的說法,因此強調:「有必要檢討傳播基本法第三條的分工」。
  賴祥蔚針對傳播產業政策提出的六大共識主張,一、主管機關應主動在兩個月提出產業政策綱領,六個月提完整政策。二、反壟斷相關法案,應先邀請文化部與經濟部等共商,統一窗口,才能在追求言論多元之時,也要兼顧傳媒產業在國際競爭下之健全發展。三、回歸傳播基本法,公平對待並協助不同媒體及不同平台之整合與發展。四、傳媒產業之發展與資金密切相關,政府應檢視傳媒資金之相關政策,找出有利於傳媒產業發展之合理公平模式。五、扶植傳媒產業不能只有拍片補助,應該跨部會整合提出宏觀策略與行動綱領,具體提升傳媒產業的創造力、出口率、經濟效益及就業機會。六、決策官員應該具有產業發展視野,還要擔負起產業發展成敗之責任。
  NCC委員江幽芬指出,在政策規劃上,礙於現行體制NCC負責規管,而輔導獎勵方式又隸屬於文化部,容易造成有雙頭馬車的現象,因此對於媒體產業發展政策NCC示非常樂於去規劃執行傳媒產業政策,但礙於現行法律權責限制,則需靠行政院給予授權。此外,營管處處長黃金益指出,媒體產業發展政策的制定應該要在反壟斷法和媒體產業發展上取得平衡,讓「防弊」與「興利」必須並行,目前行政院也已指示NCC對反壟斷法草案與文化部等相關部會溝通,等於呼應了傳管學會的主張。
 賴祥蔚指出,傳媒產業政策涉及NCC、文化部與經濟部等部會,NCC雖然名義上是傳媒產業的主管機關,但是一年預算僅11億,文化部則超過了300億,差距頗大。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活動的發起人除了賴祥蔚,還包括彭懷恩、陳清河、李天鐸、楊志弘等重量級傳播學者。有感於此一運動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賴祥蔚呼籲行政院江院長重視跨部會整合以催生傳媒產業政策,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也將會繼續廣邀產官學界對話,以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中廣新聞:媒體政策消極重防弊 台灣媒體競爭力漸失(20130225)

【2013/02/25 10:33 報導 】
  國內多位重量級傳播學者,眼見臺灣傳媒產業正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媒體產業前途堪憂,共同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呼籲政府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並提出政策綱領,進而在半年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傳媒發展。

臺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可從每年廣告成長量獲得驗證。原本已經遠小於亞洲地區的臺灣廣告市場,2011年五大媒體廣告收入為502億元,2012年已下降為460億台幣,衰退幅度8%。

傳播學者在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舉辦的論壇中認為,台灣媒體產業岌岌可危。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李天鐸表示,政府在政策規劃方面,絕不能有害怕媒體變大和「媒體越弱對我越好」的心態。

前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楊志弘指出,台灣媒體產業政策有如地攤文化,原本市場已經夠小,現在政策又越切越小,如果還是持續以這種「地攤型態」去經營,而不朝跨媒體方向前進,絕對無法提升產業競爭力。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目前政府的媒體發展規劃多偏向除弊化、個案化和微觀化,他強調,政策的誤導,會比貪汙更可怕。

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則指出,當前臺灣的傳媒議題,多著重在改革與限制媒體,力求防弊;但是卻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


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2009754

世界日報:傳播學界連署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4)

傳播學界連署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February 25, 2013 06:00 AM | 684 次 | 0 0 評論 | 2 2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連署,呼籲政府籌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半年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各界加入連署,呼籲政府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二個月內提出輔導產業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政策綱領,並且在半年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十年的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2011年台灣五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新台幣502億元,到2012年下降為460億元,衰退約8%。 以電視產業廣告收入為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說,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新台幣5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到2012年成長率高達166.67%。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在數位匯流的時代,傳統媒體界限打破,然而電信、廣電、網路法規扞格,紙媒、電子和網路的彼此跨界,處於不對等關係,整個媒體產業如同一灘死水。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學者包括陳清河、李天鐸、賴祥蔚、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傳播學界連署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中國時報:反媒壟斷 學者籲跨部會規範(20130225)

  • 2013-02-25 01:13
  • 中國時報
  • 【陳文信/台北報導】
  •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與多名國內傳播學者昨天連袂出面,呼籲政府盡速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並在半年內提出政策綱領,進而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更有學者直言,台灣的市場已經夠小,傳媒產業正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不能再以「地攤型態」經營,而政府政策規劃則應「別害怕媒體變大」。
  •       針對政府籌組跨部會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有學者表示,目前反媒體壟斷專法已將媒體經營者四親等以內納入規範,並要求溯及既往,不過,有關媒金分離、網路及電信服務業仍未在專法中規範,此涉及不同產業,由不同部會業管,因此亟需由行政院出面進行跨部會協商整合。
         根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的統計資料,前年台灣五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為五○二億元,到去年則下降為四六○億元,衰退約八%;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光是湖南電視,就從一八○億元成長到上看三百億元。學者憂心,政府若再不盡速提出傳媒產業政策,假以時日「台灣媒體產業發展就沒救了」。
         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李天鐸表示,媒體發展應該以創造就業力、刺激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加國際競爭力為發展方向;而政府在政策規劃方面,絕不能有害怕媒體變大和「媒體愈弱對我愈好」的心態。
         擔任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的前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楊志弘更直言,台灣原本市場已經夠小了,現在政策又越切越小,如果媒體產業還是持續以這種「地攤型態」去經營,而不朝跨媒體方向前進,絕對無法提升產業競爭力。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則表示,目前政府的媒體發展規劃多偏向除弊化、個案化和微觀化,當今媒體產業雖屬多元發展,但政府的政策規劃格局偏向做小、愈小愈好,「因為愈小愈容易平安無事。」
         擔任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的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台灣卻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近期學界將廣邀產官學界對話,更將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899/112013022500236.html
     

立報:學界連署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5)

學界連署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台北訊】台灣傳播學者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連署,呼籲政府籌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24日在台北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各界連署,呼籲政府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2個月內提出輔導產業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政策綱領,半年內規劃完整傳媒產業政策,領航未來10年的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2011年台灣5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新台幣502億元,到2012年下降為460億元,衰退約8%。
以電視產業廣告收入為例,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新台幣5千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到2012年成長率高達166.67%。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在數位匯流的時代,傳統媒體界限打破,然而電信、廣電、網路法規扞格,紙媒、電子和網路的彼此跨界,處於不對等關係,媒體產業如一灘死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表示,台灣的春節節目讓觀眾以為是過外國春節,當前媒體產業如同擺地攤,微小零碎,他覺得台灣傳媒產業沒救了。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參與發起學者認為,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近期將廣邀產官學界對話,主動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學者包括陳清河、李天鐸、賴祥蔚、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6863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醒報:傳媒產業須總檢討 學者催生政策(20130224)


【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台灣傳媒產業發展必須總檢討!多位學者24日在「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中指出,目前社會 的討論多偏向反壟斷議題,過於狹隘。世新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更說,傳媒政策應對網路、電信,甚至媒體教育也要投以關注;實踐大學教授李天鐸則說,台灣傳媒 必須走向文化創意產業,政府應設置獨立機關專管。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24日召開「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以及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李天鐸等多位學者,針對當前台灣的傳媒產業發展提出見解。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指出,目前台灣各界所討論的傳媒政策多為反壟斷議題,是為了透過政策之力,來改革與限制媒體,至於如何扶植傳媒產業發展,提升我國傳媒的國際競爭力,卻長期受到忽略。

賴祥蔚表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是事實,政府應針對台灣整體傳媒發展成立跨部會委員會,邀請產、官、學界共同研議,而非僅討論反媒體壟斷議題。

針對此項呼籲,陳清河、楊志弘等人皆表示贊同,陳清河說,目前我國傳媒發展是「內容出不去,外資進不來」,他指出,各界應多關注傳媒的多元性發 展,而不是僅討論多元化言論,因此台灣傳媒政策不應侷限於廣電政策,對於網路、電信等傳媒產業發展,甚至是我國的媒體教育也要加以關注。

李天鐸則認為,「台灣傳媒產業結構已走向零碎化狀態」,而其中最大的禍害就是學界的這批學者,他認為,目前傳播學者拋出來的言論自由等議題,10多年前早已存在,但這些學者至今仍固守著這些舊有的概念,而且台灣的現況並非言論不自由,反而是言論氾濫。

「台灣傳媒要走向文化創意產業。」李天鐸強調,傳媒產業應該是要為國家創造就業機會與競爭力,為國家提供生產,因此台灣傳媒必須走向文化創意產業,並由獨立的機構專管。

聯合影音網:把脈傳媒環境 學者辦專家論壇(20130224)

國內的傳播環境一直為人詬病,在台灣傳播界的專家們,感慨台灣傳媒產業,沒有具體政策,決定召集各方學者,催生論壇而上午在一項會議當中,更是砲火猛烈,直指政府單位沒有發現問題癥結點。 2013-02-24 陳怡秀 藍雍森 / 報導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4-233-2F3434324-23343-2F3-2F343-2B344-2334

壹電視:學界批NCC任期短 難對政策負責(20130224)

2013-02-24 13:35
點閱:83
     
【壹電視報導】NCC推出反媒體壟斷法草案後,引發相當多討論,學界又有多位學者出面高呼,台灣需要健全的傳媒產業政策,不能因噎廢食,為了擔憂言論集中,反而限縮台灣傳媒產業發展,更堅持政策不能由NCC獨 立制定,因為委員來來去去,任期制的負責,無法替台灣媒體奠基好的未來。

自由時報電子報: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4)

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中央社〕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連署,呼籲政府籌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各界加入連署,呼籲政府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2個月內提出輔導產業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政策綱領,並且在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10年的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2011年台灣5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新台幣502億元,到2012年下降為460億元,衰退約8%。

以電視產業廣告收入為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說,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新台幣5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到2012年成長率高達166.67%。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在數位匯流的時代,傳統媒體界限打破,然而電信、廣電、網路法規扞格,紙媒、電子和網路的彼此跨界,處於不對等關係,整個媒體產業如同一灘死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表示,台灣的春節節目會讓觀眾以為是過外國春節,當前媒體產業如同擺地攤,微小零碎,他個人覺得台灣傳媒產業沒救了。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參與發起學者認為,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因此近期將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對話,並且會主動去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學者包括陳清河、李天鐸、賴祥蔚、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

中時電子報: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4)

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 2013-02-24 18:03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連署,呼籲政府籌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各界加入連署,呼籲政府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2個月內提出輔導產業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政策綱領,並且在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10年的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2011年台灣5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新台幣502億元,到2012年下降為460億元,衰退約8%。
     以電視產業廣告收入為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說,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新台幣5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到2012年成長率高達166.67%。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在數位匯流的時代,傳統媒體界限打破,然而電信、廣電、網路法規扞格,紙媒、電子和網路的彼此跨界,處於不對等關係,整個媒體產業如同一灘死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表示,台灣的春節節目會讓觀眾以為是過外國春節,當前媒體產業如同擺地攤,微小零碎,他個人覺得台灣傳媒產業沒救了。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參與發起學者認為,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因此近期將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對話,並且會主動去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學者包括陳清河、李天鐸、賴祥蔚、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1020224

聯合新聞網: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4)

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連署,呼籲政府籌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各界加入連署,呼籲政府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2個月內提出輔導產業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政策綱領,並且在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10年的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2011年台灣5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新台幣502億元,到2012年下降為460億元,衰退約8%。
以電視產業廣告收入為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說,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新台幣5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到2012年成長率高達166.67%。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在數位匯流的時代,傳統媒體界限打破,然而電信、廣電、網路法規扞格,紙媒、電子和網路的彼此跨界,處於不對等關係,整個媒體產業如同一灘死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表示,台灣的春節節目會讓觀眾以為是過外國春節,當前媒體產業如同擺地攤,微小零碎,他個人覺得台灣傳媒產業沒救了。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參與發起學者認為,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因此近期將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對話,並且會主動去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學者包括陳清河、李天鐸、賴祥蔚、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


中央社: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20130224)

中央社:傳播學界連署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國內文教】2013-02-24  16:31:05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4日電)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連署,呼籲政府籌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催生傳媒產業政策」論壇,邀請各界加入連署,呼籲政府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2個月內提出輔導產業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政策綱領,並且在半年內規劃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10年的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台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2011年台灣5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新台幣502億元,到2012年下降為460億元,衰退約8%。

以電視產業廣告收入為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說,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新台幣5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到2012年成長率高達166.67%。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在數位匯流的時代,傳統媒體界限打破,然而電信、廣電、網路法規扞格,紙媒、電子和網路的彼此跨界,處於不對等關係,整個媒體產業如同一灘死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表示,台灣的春節節目會讓觀眾以為是過外國春節,當前媒體產業如同擺地攤,微小零碎,他個人覺得台灣傳媒產業沒救了。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和參與發起學者認為,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因此近期將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對話,並且會主動去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催生傳媒產業政策」發起學者包括陳清河、李天鐸、賴祥蔚、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台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1020224 
關鍵字:產業, 大學, 媒體, 廣告, 教授, 電視, 學者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02240137-1.aspx

憂心產業前途 傳播學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新聞稿20130224

憂心產業前途 傳播學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基於臺灣傳媒產業正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並擔憂台灣傳媒產業前途,中華傳播管理學會邀請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共同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呼籲行政院江宜樺院長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兩個月內提出政策綱領,進而在半年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臺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可以從每年廣告成長量獲得驗證。在2011年台灣五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從502億台幣,到2012年則下降為460億台幣,衰退約8%。前述廣告總收入中,電視產業約佔一半。臺灣廣告市場原本已經遠小於亞洲地區,例如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5000億台幣,包括央視約730億、上海約300億。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的180億,到2012年已上看300億,成長率高達166.67%。
     許多學者認為台灣媒體產業岌岌可危,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李天鐸表示,當前媒體產業被誤導,如果持續以舊有學術知識,未再加入西方新的傳產知識進入,台灣媒體產業發展就沒救了;而且政府在政策規劃方面,絕不能有害怕媒體變大和「媒體越弱對我越好」的心態。
    有些學者甚至語重心長認為台灣傳媒產業已不再具有任何競爭力。臺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前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楊志弘即指出,台灣媒體產業政策有如地攤文化,台灣原本市場已經夠小了,現在政策又越切越小,如果還是持續以這種「地攤型態」去經營,而不朝跨媒體方向前進,絕對無法提升產業競爭力。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政策的誤導,會比貪汙更可怕」,而目前政府的媒體發展規劃多偏向除弊化、個案化和微觀化,今日媒體產業雖屬多元發展,但現今政府負責的政策規劃單位,就如同是五頭馬車,缺乏單一窗口,且政策規畫格局偏向做小,越小越好,因為越小越容易平安無事。
    對於傳媒產也發展政策建議,李天鐸認為政策規劃應該要拉高政策的高度和其視野,媒體發展應該以創造就業力、刺激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加國際競爭力為發展方向。
    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活動的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臺灣的傳媒議題,多為如何透過「傳媒政策」以改革與限制媒體,力求防弊;但是卻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賴祥蔚說,檢視過去兩次大選,主要陣營都沒有提出真正可行的傳媒產業政策,令人失望。
  參與發起本次活動的傳播學者都強調,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因此近期將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對話,並且會主動去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傳播學者們要求行政院江院長展現新氣象,應於兩個月內提出政策綱領,六個月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十年的傳媒發展。


發起學者(依照筆劃)
李天鐸,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前崑山科技大學媒體學院院長。
彭懷恩,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前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陳清河,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秘書長、前臺視董事長。
莊伯仲,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前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
楊志弘,臺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前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賴祥蔚,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陸續邀請學界參與連署)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中國時報:賴祥蔚:誰懂數位匯流(20130118)

誰懂數位匯流
賴祥蔚
 行政院於2010年12月通過《數位匯流發展方案(2010-2015年)》,經過一年半之後,又於2012年5月改版通過了第二版的《數位匯流發展方案(2010-2015年)》。匆匆八個月又過去,如今時序來到2013年,再兩年就堂堂邁入2015年,我們的數位匯流的發展狀況卻不容樂觀。
 仔細檢視前述方案所提出的六大主軸,從基礎建設、產業升級到法規環境,內容詳盡,環環相扣,可謂深思熟慮。然而,對於如何發展並提升閱聽眾擁抱數位匯流的誘因,方案中似乎欠缺完整的關切。

 事實上,在當前民意高漲的氛圍中,一項涉及全體民眾重大生活行為改變的全新政策,如果無法獲得民眾的了解與接受,恐怕很難真正落實。拿大家所熟悉的選舉來比喻,這就好像提名了一位好的候選人,但是卻不透過文宣與組織等途徑去讓民眾認識、接受、進而支持這位候選人,如此怎能當選?

 早在2012年4月,臺灣史上第一份「數位匯流大調查」就發現:71.1%的民眾沒有聽過「數位匯流」,而不了解「數位匯流」的民眾更高達92.6%。2012年10月「數位匯流大調查」第二季的調查數據顯示:沒有聽過「數位匯流」的民眾上升為85.5%,而不了解「數位匯流」的民眾則上升為97.8%。數據何以上升,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絕大多數民眾沒聽過、不了解「數位匯流」則顯而易見。

 儘管前述的第一份調查報告公布時間,略早於第二版的《數位匯流發展方案(2010-2015年)》,但是卻未見新版方案對於民眾不知道、不了解數位匯流的窘況提出完整可行的因應措施。

 行政院為了推動數位匯流,特別成立「行政院數位匯流專案小組」,還架設專屬網站。這個網站提供了方案的詳細內容,還有相關的演講大綱與會議記錄等資料。不過針對推廣而論,首頁底下有「數位匯流問與答」,列出「為何要數位匯流?」、「什麼是數位匯流」、「數位匯流成果」。完稿之前點選前者,仍只有一部影片與兩個簡報檔的連結,影片連結已經失效,簡報檔則高深有餘,親民不足;點選次者,有兩部影片與一個簡報檔,影片分別是相聲問答與廣告,廣告連結也已失效;點選最後一項,內容則是簡單條列出法規修正的進度。持平而論,這個網站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訊,但是是否有助於民眾認識與了解,則不無疑問。

 行政院正在推動數位匯流,但是民眾卻不懂數位匯流。我們需要有一個專責單位去邀請熟稔行銷的專家團隊來積極幫助民眾認識、了解並擁抱數位匯流嗎?答案顯而易見。

 (本文作者為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