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憂心產業前途 傳播學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新聞稿20130224

憂心產業前途 傳播學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

    基於臺灣傳媒產業正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並擔憂台灣傳媒產業前途,中華傳播管理學會邀請台灣重量級傳播學者,共同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呼籲行政院江宜樺院長應立即籌組跨部會的傳媒產業政策籌備委員會,兩個月內提出政策綱領,進而在半年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傳媒發展。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指出,臺灣傳媒產業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可以從每年廣告成長量獲得驗證。在2011年台灣五大媒體的廣告總收入從502億台幣,到2012年則下降為460億台幣,衰退約8%。前述廣告總收入中,電視產業約佔一半。臺灣廣告市場原本已經遠小於亞洲地區,例如中國大陸電視產業2012年的廣告收入就已經突破5000億台幣,包括央視約730億、上海約300億。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電視產業的廣告收入從2011年的180億,到2012年已上看300億,成長率高達166.67%。
     許多學者認為台灣媒體產業岌岌可危,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李天鐸表示,當前媒體產業被誤導,如果持續以舊有學術知識,未再加入西方新的傳產知識進入,台灣媒體產業發展就沒救了;而且政府在政策規劃方面,絕不能有害怕媒體變大和「媒體越弱對我越好」的心態。
    有些學者甚至語重心長認為台灣傳媒產業已不再具有任何競爭力。臺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前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楊志弘即指出,台灣媒體產業政策有如地攤文化,台灣原本市場已經夠小了,現在政策又越切越小,如果還是持續以這種「地攤型態」去經營,而不朝跨媒體方向前進,絕對無法提升產業競爭力。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政策的誤導,會比貪汙更可怕」,而目前政府的媒體發展規劃多偏向除弊化、個案化和微觀化,今日媒體產業雖屬多元發展,但現今政府負責的政策規劃單位,就如同是五頭馬車,缺乏單一窗口,且政策規畫格局偏向做小,越小越好,因為越小越容易平安無事。
    對於傳媒產也發展政策建議,李天鐸認為政策規劃應該要拉高政策的高度和其視野,媒體發展應該以創造就業力、刺激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加國際競爭力為發展方向。
    發起催生傳媒產業政策活動的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指出,當前臺灣的傳媒議題,多為如何透過「傳媒政策」以改革與限制媒體,力求防弊;但是卻缺乏如何興利以提升傳媒國際競爭力的主張,而且國內產、官、學界相較之下也罕對「傳媒產業政策」發聲。賴祥蔚說,檢視過去兩次大選,主要陣營都沒有提出真正可行的傳媒產業政策,令人失望。
  參與發起本次活動的傳播學者都強調,催生政策必須有更多力量加入,因此近期將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對話,並且會主動去拜會主管機關和朝野黨團,期望能共同催生傳媒產業政策。傳播學者們要求行政院江院長展現新氣象,應於兩個月內提出政策綱領,六個月內規畫完整的傳媒產業政策,以便領航未來十年的傳媒發展。


發起學者(依照筆劃)
李天鐸,實踐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前崑山科技大學媒體學院院長。
彭懷恩,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前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陳清河,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秘書長、前臺視董事長。
莊伯仲,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前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
楊志弘,臺灣傳播管理協會理事長、前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賴祥蔚,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陸續邀請學界參與連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